艾灸疗法小科普(五)——五大禁忌

小巴
2023-07-25
来源:医学百科

艾灸的好处大家都知道,但很多人在艾灸时总是犯一些忌讳。在艾灸界,有句话叫:“灸不得法,不如不灸”。施灸不当,不但影响效果,严重时还会伤身!


三伏,冬病夏治,着装轻便,艾灸起来特别方便,大家伙儿的艾灸热情也持续高涨。所以,有必要跟大家聊聊夏季艾灸的忌讳,希望大家避免,免得做“无用功”。


2023072506.jpg



忌讳1:不挑时间 (伤脾胃、伤阴)


夏季天亮得早,很多朋友起床早,等吃完早饭还不到7点,这时他们就开始艾灸了。其实,艾灸最好选择在阳气相对比较旺盛的时候,因为这样可以叠加“天之阳”和“地之阳”的效果,事半功倍。建议在上午9点-下午6点之间艾灸,这个时间段最适宜。


此外,艾灸能行气活血,而吃完饭之后,人体气血大部分集中在胃里帮助食物消化,此时艾灸其他部位会影响胃部气血的供给,不仅艾灸效果不明显,还会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,久之易诱发胃肠疾病。所以,即便你再想艾灸,也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进行。


与上面一些朋友相反的是,有些朋友艾灸过晚。夏季太阳落山晚,夜生活丰富,很多朋友到家时都过了晚上9点,等到洗漱完毕,就更晚了。


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密切相关,早上阳气生发、中午阳气最盛、晚上阳气潜藏,毛孔闭合。我们要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安排饮艾灸,艾灸主生发阳气,所以,在老祖宗看来,晚上艾灸是违背自然规律的。


那么,如果因为工作忙碌,只能晚上艾灸,该怎么办呢?


首先,艾灸之前,可以喝些柠檬蜂蜜水,因为“酸甘化阴”,喝它有助于养阴。


其次,无论如何请在晚上11点前灸完,并且尽量少取穴,艾灸结束后,可以加灸一些滋阴穴位,如三阴交、涌泉等。


最后,艾灸结束后,可以多多推腹,帮助祛除身体里的虚火,排出浊气,帮助阴生。



忌讳2:艾灸时间过长(恶火,烫伤肌肤)


很多朋友认为艾灸时间越长越好,并且,持这种观点的朋友不在少数。


秋冬季节,气温较低,有些朋友怕着凉,对艾灸时间的控制比较合理。但到了夏季,天气炎热,有些朋友喜欢往那里一趴,一边艾灸一边睡觉,常常固定一个穴位就能灸两个小时。


《灵枢·经水》记载:“灸而过此者,得恶火则骨枯脉遥”。就是说,如果不能把握好施灸的限度,不但不会取得良效,反而易造成“恶火”等不良反应。


因为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,偶尔艾灸时间过长倒也问题不大,但如果长期如此,就会导致阳气过盛,阳气过盛便是火,容易伤及经络和元气。


我们曾得到粉丝反馈,说夏季艾灸总是出“灸花”。事实呢?我们仔细看了所谓“灸花”的照片,发现根本不是灸花,而是因为艾灸时间过长,烫伤了,导致起泡、溃烂。


尤其对于刚刚接触艾灸的朋友来说,切忌一上来就给一个穴位艾灸很长时间,那样身体多半受不了,正确的做法应是多个穴位,循序渐进、稳扎稳打,让身体不断适应艾灸带来的好处,然后再慢慢延长艾灸时间。


2023072507.jpg



忌讳3:阴虚上火,不敢艾灸,时断时续


有些朋友容易上火,于是不敢艾灸,怕越灸火越大。


其实,在很多时候,身体之所以表现出热症,是因为体内寒邪过盛!体内寒气过重,就会把热排斥在外,而火性炎上,就会出现上火症状。即,体寒是上火的根源!




而艾灸具备双向调节的功能,可以通调身体的虚实寒热。


即便体质偏热的人,也可以艾灸,艾火施灸可以扩张血管、加速血流、宣通腠理,从而达到散热退热、驱邪外出的目的,古人将之称为“火有拔山之力,开门驱邪之功”。


当然,相比于一般灸友,阴虚之人艾灸需要小心控制灸量,时间适量短一些,感觉适应了,可以逐渐延长时间,然后每次都要灸下半身腿部滋阴穴位(如三阴交、太溪、涌泉等),引火归元,就不容易上火了!



忌讳4:灸后立即洗澡(湿邪入体)


多数朋友都知道艾灸过后,不要立即去空调间、不要吹风,避免风寒入体。但是,他们往往忽视了一点,就是:灸后立即洗澡。


夏季天气炎热,加上艾灸房间相对密闭,所以艾灸过后最易出现一种情况:出汗较多。一些朋友觉得汗液黏黏的,浑身不舒服,常常急于洗澡,并且认为只要洗热水澡,就没有关系。


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!


因为艾灸过后,热力让身体毛孔张到最大,此时洗澡,最易造成湿邪入体,好比把全身的大门给打开了,欢迎湿邪进去。热水也是湿邪呀!


所以,尽管你没有进入空调间,也没有吹风,避免了寒邪和风邪,但是湿邪你是妥妥地避免不了。而六淫之中,湿邪最难祛除!相当于这次艾灸就白做了!


所以,建议大家艾灸结束后,至少要过3个小时才能洗澡,并且为了增加艾灸效果,可以在艾灸前喝点儿热水,以便更好地帮助毒素随汗液排出。汗液黏黏的,不舒服,这些都不重要,这是在给身体排毒呀!



忌讳5:灸后不封穴(外邪入体)


我们都知道,艾灸过后穴位处于开放状态,经络也变得通畅,此时如果不及时封穴,就会导致风寒湿等外邪入侵,并顺着经络入侵,透达机体,所以艾灸过后必须封穴。


多数朋友在春秋冬季节都会下意识地封穴,因为春季风气当令,风邪猖獗,秋冬天气相对寒冷,寒湿较重。偏偏到了夏季,大家对封穴毫不重视。


其实,夏季封穴也很重要!因为艾灸的热力效应,毛孔张到最大,而夏季湿气重,加上着装宽松透气,湿气极易入体,与暑邪相互勾搭,形成暑湿,最常见的就是引起暑湿感冒,出现发热、头昏头痛、身体倦怠、无汗、口渴心烦、脘腹胀痛、胸闷、恶心呕吐等症状。


所以,夏季艾灸过后一定要封穴,只要轻轻拍打穴位周边,或者用衣物遮住穴位,就能达到封穴的效果。封好后再灸另外一个穴位。


也可以在施灸部位涂抹艾草精油,更能刺激穴位经络。如果在艾灸前就涂抹精油按揉,还能起到开穴效果哦。



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,供交流学习使用(非商业目的)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温馨提醒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并非适合所有人群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理。




经络调理真实案例   ·   莱巴健康经络体操

腧穴功能讲解查询‍   ·   经穴养生食疗知识

尽在“莱巴健康经络调理官方网站


文章插图20230109.jpg


阅读5388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推荐文章
1  /  11